隨著人們對淨零排放議題的重視,交通電氣化推動電動車發展的趨勢與未來電力產業的能源部署息息相關。各研究機構皆十分關注電動車的充電基礎設施部署、電池需求以及電力需求的發展情況,當然也值得電力公司投注心力及早布局。IEA 概略分為以政府政策規劃為基礎的「既定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PS)、以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締約 2030 目標規劃為基礎
的「宣布承諾情境」(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 APS)及以 2050限制全球升溫 1.5 度 C 的「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Emissions, NZE),在這三種情境下對電動車的前景預測,可供電力產業對未來電動車用電需求推估做為調整參考依據。
的「宣布承諾情境」(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 APS)及以 2050限制全球升溫 1.5 度 C 的「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Emissions, NZE),在這三種情境下對電動車的前景預測,可供電力產業對未來電動車用電需求推估做為調整參考依據。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在2023年就有關電動車和充電基礎設施部署、電池需求、電力需求、石油替代、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政策發展等提出關鍵領域報告。這份報告從中國、歐洲和美國等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來吸取經驗,分析有關電動車政策框架和市場體系的相關資訊,提供政策制定者和利害關係人作為參考。
報告中指出,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從2010年以來增長了55%,2022年已經突破1000萬輛,就連以摩托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新興經濟體,例如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國,近年來在電動車銷售也有大幅成長。2022年在中國和印度市場 電動兩輪車和電動三輪車已經普遍化了。另外,電動巴士的銷售也在持續增加,預計卡車將會是下一個銷售成長的車種,這說明了交通電氣化不是僅只有汽車而已。
伴隨著日益成長的交通電氣化,首先最需要克服的重要問題就是充電樁不足所帶來的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擔心路途中電量或者燃油耗盡被困在路邊,沒有足夠的續航力抵達目的地。這樣的焦慮是有道理的,儘管截至2022年全球的公共充電樁建置數已經達到270萬個,但換算下來,全球平均大約每10輛電動車只能配比到1個公共充電樁。所以若要解決里程焦慮的問題,公共充電樁的增建勢在必行。而為了因應充電樁需求的增加,對電力產業而言將是個值得重視的議題。
電動車的電力來源補充,不外乎「換電」或「充電」。若是以「換電」方式來補充電動車的電力來源,隨著電池數量的增加,終有一日現今主流的電池料源像是鋰、鈷、鎳等金屬元素將會用盡。也因為台灣並非處於電池料源生產所需的稀有金屬元素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將來電池料源短缺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而若是以「充電」方式補充電動車的電力來源,與現行燃油車相比,則有充電時間過長、充電設施建置等問題。面對未來電動車「換電」電池不足(也就是儲電量體不夠,不利於電力需求時間的轉移調整) 還有「充電」時間不夠快及設備設置不易(也就是可能在同時段需供應大量電動車的充電需求),這些情況所需增設充電站與電力需求的增長,都對未來電力產業在電力調度上產生不小的挑戰。
2022 年全球電動汽車消耗約110 TWh的電,這大約相當於荷蘭目前的總用電需求。國際能源總署預估到2030 年電動汽車的用電需求,以「既定政策情境」(STEPS)來估計,將達到950 TWh以上;而若改以「宣布承諾情境」(APS)來估計,將會達到1150 TWh以上。無論是採用上述何種情境推估,都比2022年增加近10倍用電需求,儘管這在2030年全球最終用電所佔的比例不到4%,但電動車的發展依然會對整個電力系統造成影響。因此,如何規劃電動車的電力基礎設施、用電高峰負載管理及智能充電將會是影響未來電力系統調度所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值得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深思的重要議題。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在2023年就有關電動車和充電基礎設施部署、電池需求、電力需求、石油替代、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政策發展等提出關鍵領域報告。這份報告從中國、歐洲和美國等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來吸取經驗,分析有關電動車政策框架和市場體系的相關資訊,提供政策制定者和利害關係人作為參考。
報告中指出,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從2010年以來增長了55%,2022年已經突破1000萬輛,就連以摩托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新興經濟體,例如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國,近年來在電動車銷售也有大幅成長。2022年在中國和印度市場 電動兩輪車和電動三輪車已經普遍化了。另外,電動巴士的銷售也在持續增加,預計卡車將會是下一個銷售成長的車種,這說明了交通電氣化不是僅只有汽車而已。
伴隨著日益成長的交通電氣化,首先最需要克服的重要問題就是充電樁不足所帶來的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擔心路途中電量或者燃油耗盡被困在路邊,沒有足夠的續航力抵達目的地。這樣的焦慮是有道理的,儘管截至2022年全球的公共充電樁建置數已經達到270萬個,但換算下來,全球平均大約每10輛電動車只能配比到1個公共充電樁。所以若要解決里程焦慮的問題,公共充電樁的增建勢在必行。而為了因應充電樁需求的增加,對電力產業而言將是個值得重視的議題。
電動車的電力來源補充,不外乎「換電」或「充電」。若是以「換電」方式來補充電動車的電力來源,隨著電池數量的增加,終有一日現今主流的電池料源像是鋰、鈷、鎳等金屬元素將會用盡。也因為台灣並非處於電池料源生產所需的稀有金屬元素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將來電池料源短缺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而若是以「充電」方式補充電動車的電力來源,與現行燃油車相比,則有充電時間過長、充電設施建置等問題。面對未來電動車「換電」電池不足(也就是儲電量體不夠,不利於電力需求時間的轉移調整) 還有「充電」時間不夠快及設備設置不易(也就是可能在同時段需供應大量電動車的充電需求),這些情況所需增設充電站與電力需求的增長,都對未來電力產業在電力調度上產生不小的挑戰。
2022 年全球電動汽車消耗約110 TWh的電,這大約相當於荷蘭目前的總用電需求。國際能源總署預估到2030 年電動汽車的用電需求,以「既定政策情境」(STEPS)來估計,將達到950 TWh以上;而若改以「宣布承諾情境」(APS)來估計,將會達到1150 TWh以上。無論是採用上述何種情境推估,都比2022年增加近10倍用電需求,儘管這在2030年全球最終用電所佔的比例不到4%,但電動車的發展依然會對整個電力系統造成影響。因此,如何規劃電動車的電力基礎設施、用電高峰負載管理及智能充電將會是影響未來電力系統調度所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值得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深思的重要議題。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