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再生能源總署於今年6月22日發布了最新版的《2023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1.5°C之路》,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能源轉型已嚴重偏離了1.5°C軌道,並提示三大重點,第一、在2050年須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較2022年的水準減少約370億噸,才能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第二、目前的承諾和計畫遠遠低於1.5°C路徑的要求,這將導致2050年排放缺口達160億噸。因此能源轉型必須加速進行,採取全面的行動。第三、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2020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77%。從2023年至2050年每年需要增加約1,000 GW的再生能源,才能保持在 1.5°C的軌道上。
最後,為使全球各國致力實現將溫升控制在1.5°C的目標,就全球能源轉型提出擴大投資、克服障礙、大膽變革、重組國際合作及建構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系統等5項具體建議。
最後,為使全球各國致力實現將溫升控制在1.5°C的目標,就全球能源轉型提出擴大投資、克服障礙、大膽變革、重組國際合作及建構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系統等5項具體建議。
嗨,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從2021年開始,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每年都會發布《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報告,在今年6月22日發布了最新版的《2023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1.5°C之路》,本報告由IRENA多位專家、顧問在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大力支持下完成,總共3個章節,共計176頁。本期節目就此份報告的重點內容與大家分享:
本報告顯示,全球能源轉型已嚴重偏離了1.5°C軌道。COVID-19和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了能源轉型的挑戰與進程的延宕,全球溫度每變化1度都可能對大自然、人類社會和經濟體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負面影響。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需要在2050年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較2022年的水準減少約370億噸,才能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然而,大多數氣候承諾尚未轉化為詳細的國家戰略和政策實施,也未能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目前的承諾和計畫遠遠低於1.5°C路徑的要求,如此將導致2050年排放缺口達160億噸。這凸顯了能源轉型必須加速進行,採取全面行動的迫切需要。
根據IRENA的1.5°C情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2020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77%。從2023年至2050年每年需要增加約1,000 GW的再生能源,才能保持在 1.5°C的軌道上。
2022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300 GW,占新增裝置容量的83%,而化石燃料和核能裝置容量合計占17%。再生能源的數量和占比都需要繼續大幅增長,而目前無論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
此外,政策和投資也並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儘管2022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創紀錄的增加,但由於許多政府試圖緩解高能源價格對電力消費者的衝擊,這1年的化石燃料補貼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水準。
由於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最能滿足氣候承諾以及能源安全和能源可負擔性的目標,因此各國政府需要加倍努力,確保投資走上正確的軌道。本報告就能源轉型提出5大方向,說明如下:
第一、持續擴大投資以補足缺口
到2050年實現1.5℃目標所需技術投資累計為150兆美元,按年平均計算,每年需超過5兆美元。儘管全球所有能源轉型技術的投資在2022年達到 1.3 兆美元的歷史新高,但每年的技術投資必須增加四倍以上,才能保持在1.5°C的途徑。
再生能源投資仍然集中在有限的幾個國家,且集中在少數的技術方面。2022年再生能源投資約5兆美元,然而,這僅是達到1.5°C 情景下每年再生能源所需資金的1/3。
而且,全球85%的再生能源投資的效益,僅有世界不到50%的人受惠,甚至非洲僅占1%。雖然目前存在許多的技術選擇,但大多數投資都集中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95%都用於這些技術。然而更大量的資金需要流向生質能、水力發電和地熱能等其他能源轉型技術,以及供熱和運輸等電力以外的領域。
第二、克服轉型障礙
加速全球能源轉型需要根本改變化石燃料時代所建構的結構和系統。然而這意味著必須克服目前的基礎設施、政策、勞動力等方面的阻礙。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必須成為在2030 年之前擴大能源轉型行動規模的催化劑。政府、金融機構和私人部門都必須迫切重新評估它們的願景、策略和實施計畫,以使能源轉型可以重新回到正軌。
第三、開發以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系統結構
全球能源體系必須在30年內實現深度的系統性變革。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發展能源轉型的三大支柱:
首先,基礎設施的升級、現代化和擴張,以增強能源系統的彈性和靈活性。輸電和配電系統需要適應再生能源地區性、分散性的特性。而儲能解決方案則要考慮到地緣經濟影響,需要更全面性的設計。當然還要考量公眾的接受度,這對於任何大型開發項目都至關重要。
接著,政策和監管機構必須優先考慮加速能源轉型和減少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如今,基本的政策和監管體系仍然圍繞著化石燃料制定。雖然化石燃料不可避免地會在能源結構中保留一段時間,但隨著我們接近本世紀中葉,它們的占比必定會急劇下降。因此,政策框架和市場應關注加速轉型,並為具韌性、包容性的再生能源系統提供必要的基礎。
最後,熟練的勞動力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能源轉型模型表明,隨著投資增長和裝置容量擴大,未來幾10年可能會創造數千萬個額外職缺。而為了填補這些職缺,政府需要在教育和技能培育方面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無論是在職業培訓或大學課程方面。
第四、優先採取大膽變革的前進之路
要在能源轉型中實現必要的路線修正,需要採取反映當前情勢緊迫性的大膽變革措施。包含再生能源必須大幅擴張,而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也需齊頭並進,另外還要進行全面的政策考量,不僅要促進再生能源的有效建置,還要確保能源轉型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尤其淨零承諾必須納入立法,並轉化為資源充足的實施計畫。如果沒有這一關鍵步驟,氣候目標仍然僅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已。
第五、重組及擴大國際合作
能源部門和地緣政治發展的瞬息萬變,必須對國際間的合作模式、工具和方法進行更嚴格的考量。然而能源在全球發展和氣候議程中的核心地位是無可爭議的,近年來國際能源合作呈指數級增長。這種合作在決定能源轉型的結果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綜合以上報導,我們可以知道,全球各國正在致力實現將溫升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為此需要對全球能源轉型進行根本性的調整。除了必須針對再生能源在基礎設施、政策與勞動力三方面著手,還必須讓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攜手合作,而這有賴各國達到一定的共識,因此今年11月將於杜拜舉行的COP28,被各界視為重要的催化劑,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
本報告顯示,全球能源轉型已嚴重偏離了1.5°C軌道。COVID-19和俄烏戰爭進一步加劇了能源轉型的挑戰與進程的延宕,全球溫度每變化1度都可能對大自然、人類社會和經濟體系產生重大而深遠的負面影響。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需要在2050年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較2022年的水準減少約370億噸,才能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然而,大多數氣候承諾尚未轉化為詳細的國家戰略和政策實施,也未能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目前的承諾和計畫遠遠低於1.5°C路徑的要求,如此將導致2050年排放缺口達160億噸。這凸顯了能源轉型必須加速進行,採取全面行動的迫切需要。
根據IRENA的1.5°C情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從2020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77%。從2023年至2050年每年需要增加約1,000 GW的再生能源,才能保持在 1.5°C的軌道上。
2022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約300 GW,占新增裝置容量的83%,而化石燃料和核能裝置容量合計占17%。再生能源的數量和占比都需要繼續大幅增長,而目前無論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
此外,政策和投資也並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儘管2022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創紀錄的增加,但由於許多政府試圖緩解高能源價格對電力消費者的衝擊,這1年的化石燃料補貼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水準。
由於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最能滿足氣候承諾以及能源安全和能源可負擔性的目標,因此各國政府需要加倍努力,確保投資走上正確的軌道。本報告就能源轉型提出5大方向,說明如下:
第一、持續擴大投資以補足缺口
到2050年實現1.5℃目標所需技術投資累計為150兆美元,按年平均計算,每年需超過5兆美元。儘管全球所有能源轉型技術的投資在2022年達到 1.3 兆美元的歷史新高,但每年的技術投資必須增加四倍以上,才能保持在1.5°C的途徑。
再生能源投資仍然集中在有限的幾個國家,且集中在少數的技術方面。2022年再生能源投資約5兆美元,然而,這僅是達到1.5°C 情景下每年再生能源所需資金的1/3。
而且,全球85%的再生能源投資的效益,僅有世界不到50%的人受惠,甚至非洲僅占1%。雖然目前存在許多的技術選擇,但大多數投資都集中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95%都用於這些技術。然而更大量的資金需要流向生質能、水力發電和地熱能等其他能源轉型技術,以及供熱和運輸等電力以外的領域。
第二、克服轉型障礙
加速全球能源轉型需要根本改變化石燃料時代所建構的結構和系統。然而這意味著必須克服目前的基礎設施、政策、勞動力等方面的阻礙。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必須成為在2030 年之前擴大能源轉型行動規模的催化劑。政府、金融機構和私人部門都必須迫切重新評估它們的願景、策略和實施計畫,以使能源轉型可以重新回到正軌。
第三、開發以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系統結構
全球能源體系必須在30年內實現深度的系統性變革。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必須發展能源轉型的三大支柱:
首先,基礎設施的升級、現代化和擴張,以增強能源系統的彈性和靈活性。輸電和配電系統需要適應再生能源地區性、分散性的特性。而儲能解決方案則要考慮到地緣經濟影響,需要更全面性的設計。當然還要考量公眾的接受度,這對於任何大型開發項目都至關重要。
接著,政策和監管機構必須優先考慮加速能源轉型和減少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如今,基本的政策和監管體系仍然圍繞著化石燃料制定。雖然化石燃料不可避免地會在能源結構中保留一段時間,但隨著我們接近本世紀中葉,它們的占比必定會急劇下降。因此,政策框架和市場應關注加速轉型,並為具韌性、包容性的再生能源系統提供必要的基礎。
最後,熟練的勞動力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能源轉型模型表明,隨著投資增長和裝置容量擴大,未來幾10年可能會創造數千萬個額外職缺。而為了填補這些職缺,政府需要在教育和技能培育方面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無論是在職業培訓或大學課程方面。
第四、優先採取大膽變革的前進之路
要在能源轉型中實現必要的路線修正,需要採取反映當前情勢緊迫性的大膽變革措施。包含再生能源必須大幅擴張,而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也需齊頭並進,另外還要進行全面的政策考量,不僅要促進再生能源的有效建置,還要確保能源轉型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尤其淨零承諾必須納入立法,並轉化為資源充足的實施計畫。如果沒有這一關鍵步驟,氣候目標仍然僅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已。
第五、重組及擴大國際合作
能源部門和地緣政治發展的瞬息萬變,必須對國際間的合作模式、工具和方法進行更嚴格的考量。然而能源在全球發展和氣候議程中的核心地位是無可爭議的,近年來國際能源合作呈指數級增長。這種合作在決定能源轉型的結果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綜合以上報導,我們可以知道,全球各國正在致力實現將溫升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為此需要對全球能源轉型進行根本性的調整。除了必須針對再生能源在基礎設施、政策與勞動力三方面著手,還必須讓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攜手合作,而這有賴各國達到一定的共識,因此今年11月將於杜拜舉行的COP28,被各界視為重要的催化劑,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