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面臨五十年以來最複雜也最嚴重的能源危機,先是疫情與極端氣候從去(2021)年起對全球能源電力的需求及供給,造成巨大衝擊,部分國家出現用電量創歷史新高、引發電力供需危機、化石燃料供應鏈緊張、風力與水電條件不佳造成再生能源發電量驟減等。而今(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多次減量甚至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情況下,進一步推升燃料價格及電價上漲,同時也加劇能源供需緊張程度。各國政府與電業皆嚴陣以待,透過多元作法維持穩供與價格穩定,但在電價無法足額反映下,仍造成許多電力公司出現重大虧損,各國政府與電業共商因應對策與配套措施,以克服艱困挑戰。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下這兩年的全球能源概況,號稱五十年以來最複雜也最嚴重的能源危機,整個的發展脈絡,以及各國政府與電力公司的因應做法。
從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全球能源產業發生許多大事件。從用電衰退到用電暴增,從價格下跌到價格暴漲,而近期國際能源總署更指出,目前全球正面臨的能源問題,比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更嚴重,也更持久。上一世紀的危機只牽涉石油,現在面臨的卻是多重又更快速變化的能源危機。
首先,我們先談一下用電需求:
全球經濟活動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出現大幅緊縮,能源需求下滑百分之4,但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電力需求反而大幅成長百分之6,是2010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增幅。
然而,包括高溫熱浪與極端寒流等異常氣候,讓有的國家用電陸續創了新高,像是今年8月中國出現60年來最嚴重熱浪,超過240個城市氣溫超過40度,而受乾旱影響水電量下滑,水力發電占比達八成的四川省,不但面臨極端高溫,用電創新高,又面臨最低降雨量,因此在今年8月緊急發布工業限電令。
同樣在今年,美國加州9月6日創下1998年後歷史新高尖峰負載,加州電網調度中心發布警報,啟動緊急計畫,在半小時內讓民眾共同減少用電百分之4,才避免了限電。
為什麼會有能源危機,主要在於供給與需求失去了平衡。
後疫情時代全球整體能源需求的快速反彈,造成煤炭和天然氣的供應鏈緊張,在這段化石燃料供給緊澀的期間,歐洲的風力發電大國像是英國、西班牙與德國,在2021年都曾因為風力發電量減少,造成電力供需緊張,電力價格因此飆升。而水電大國挪威,水力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百分之93,也同樣因為水庫蓄水量不足,導致水電量下滑,在去年10月同樣出現電力供需危機。所以極端氣候的出現,同時影響了電力的需求及供應,尤其是水力發電。
各國為了滿足用電需求,只能仰賴傳統的化石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全球2021年燃煤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較前一年成長了百分之9,這也影響了國際間減碳的成果。
當供給與需求失衡,接下來的,就是價格的失衡。而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讓這個失衡的天平,更加的傾斜。
先來看煤炭:
2020年9月出現近年新低點每噸47美元,但中國政府自9月起禁止進口澳洲煤,並積極搶購其他國家的煤炭,去年煤價開始快速飆漲,最高曾突破每噸250美元;而產煤大國印尼,為了保障國內供煤,在今年1月暫時禁止煤炭出口,進一步推升了煤價。
2月俄烏戰爭之後,許多國家減少進口俄羅斯煤炭,國際燃煤現貨價格從戰前每噸250美元,一舉突破400美元大關,加上亞太地區主要產煤國印尼與澳洲,因疫情造成勞動力短缺,煤礦及內陸運輸等設施受豪雨洪水侵襲,導致出口供給量不如預期,燃煤價格最高每噸曾超過450美元,大概是2022年初每噸150美元的三倍,2020年9月低點每噸50美元的九倍。
再來看天然氣:
2020年4月,每百萬Btu價格是1.825美元,來到史上最低;2021年初日本及歐洲遭遇低溫寒流,氣價大漲到32.5美元,將近18倍。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今年3月7日創下84.76美元的新高,是2020年低點的46倍。
6月初因美國德州的一座天然氣液化廠受火災影響,暫時停止液化天然氣出口,再加上俄羅斯於今年內多次減量停供歐洲天然氣情況下,國際天然氣價格又大幅反彈,天然氣價格在短期內波動的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而燃料價格大漲,影響最大的是電價。
美國各州電價上漲百分之16到百分之35,日本電價上漲將近四成,歐洲包含德國、法國的批發電價也都漲破記錄,去年到現在,歐盟累計上漲百分之45。
一般而言,歐洲用電高峰是落在冬季的11月至2月間,為了緩解能源價格飆漲,歐盟委員會在9月30日通過了三項緊急市場干預措施:
(1) 減少用電:針對電價昂貴的用電尖峰時段,制定降低百分之5用電量的強制性目標,並在2023年3月31日前,將總體用電需求減少至少10%。如此一來,預計可以減少百分之4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用量。
(2) 措施二,針對再生能源、核能和褐煤等發電成本較低的發電來源,設置收入上限,大概每度5.6塊新台幣,估計可以創造約1,170億歐元的公共收入。
(3) 第三個措施,要求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企業捐出百分之33的超額利潤作為臨時性的所謂「團結貢獻」,估計可以創造約250億歐元的公共收入。
另外還有一些措施仍在研議中,包含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進行電力市場改革,甚至還有將電力公司重新收歸國有的討論。
由於能源高價對民眾與企業帶來嚴重負擔,各國政府紛紛透過補貼或限制天然氣與電力價格上限等方式,緩解通膨壓力,但仍是杯水車薪。
各國的國營電力公司,一方面要穩定供電,一方面要照顧民生,另一方面又受限於電價管制,回收成本與民營電力公司相比,更加困難,許多大型電力公司陸續出現財務危機,外界認為可能影響電業的燃料採購與重大投資計畫,進一步影響未來的供電穩定。
面臨眼前的燃料及能源危機,電價適度反映成本是當務之急。最後一部分想跟大家分享,法國跟韓國政府的做法。
法國政府為了保障家庭與小型商業用戶,從2021年第四季開始實施電價盾牌制度,也就是管制電價調漲的上限,設定在百分之4,同時也凍漲天然氣價格,如此一來成功抑制法國通膨,根據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法國在歐盟體系中是抑制通膨的優等生。
今年9月14日,法國政府宣布延長電價盾牌制度,明年電價管制上限調升為百分之15,預估法國政府將因此吸收相關成本達50億歐元。根據法國政府計算,如果沒有繼續實施,明年電價漲幅至少會達到百分之120。法國總理表示,政府採取強力措施以保障人民,但是這些花費皆來自於國家財政支出,需要公開透明的讓人民充分了解。
國營的法國電力集團EDF,2022年上半年虧損53億歐元,大約是1,600億台幣,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受核能發電量減少,高價外購電力衝擊,以及吸收管制電價上限所造成的成本價差,EDF國內售電量有一半都是管制電價費率,由此可知其承擔多少責任義務。
此外,該公司估計今年核電發電量是30年來最低,核電占比從過去平均百分之70,到今年6月中降到百分之59,迫使原本是電力出口國的法國,反而需要從鄰國進口電力。
法國政府除了分階段讓電力公司調漲電價之外,也同意調高部分賣給國內的核電管制價格。另外,法國政府原本已經持有該集團百分之84的股份,今年將出資97億歐元將其完全國有化,希望藉此能夠因應能源危機,以及提升國內能源安全。
韓國政府呢,考量民生及通膨壓力,過去多次凍結管制電價,只有在2021第四季及今年第三季同意讓國營韓國電力公司調漲。但即使調漲,仍受限於燃料調整成本上限,只能小幅上漲,儘管韓國政府已經在今年第三季調高上限,由每度3韓元提高到每度5韓元,仍無法足額反映國際燃料價格,等同於多賣一度電多虧一度電。
在韓國政府同意下,韓國電力公司在今年9月30日正式宣布第四季電價調整計畫,以進一步反映成本,除原定10月調漲的基本燃料成本每度4.9韓元外,住宅、商業、教育、農業、路燈等用戶將額外調漲每度2.5韓元,等於每月電價將增加每度7.4韓元。工業和一般大用戶的電價調漲幅度更高,將額外調漲每度7至11.7韓元。
韓電去年虧損5.8兆韓元,但今年第二季就虧損6.5兆韓元,上半年總共虧損了14.3兆韓元,韓電預估今年的可能虧損上看27兆韓元(約6,000億台幣)。
俄烏戰爭導致全球面臨前所未見的能源變局,各國政府陸續端出多項解決方案,除照顧民生之外,還需協助電力公司度過難關。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觀察到政府協助電力公司五大作法:
(1) 調漲電價:保留管制電價制度之國家,像是前面分享的法國及韓國,為了兼顧民生物價穩定與電業財務穩健,也漸進調漲電價,希望部分反映電業合理供電成本。
(2) 直接補貼:西班牙與葡萄牙政府透過補貼火力發電公司的燃料成本價差,降低批發電價。
(3) 增資:德國與日本政府直接或間接認購電業新發行的股份或債券,協助電業維持財務穩健。
(4) 資產重組:包含土地價值重估、出售房地產與股權等,以能降低債務。
(5) 提升信貸額度,像是瑞典、芬蘭、瑞士與德國等國皆都有類似作法,以緩解財務短期壓力。
戰爭不只有帶來價格衝擊而已,更讓全球能源安全問題浮上檯面。我們會再整理國際間對於能源供應安全的做法,與各位聽眾分享,請各位繼續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
從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全球能源產業發生許多大事件。從用電衰退到用電暴增,從價格下跌到價格暴漲,而近期國際能源總署更指出,目前全球正面臨的能源問題,比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更嚴重,也更持久。上一世紀的危機只牽涉石油,現在面臨的卻是多重又更快速變化的能源危機。
首先,我們先談一下用電需求:
全球經濟活動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出現大幅緊縮,能源需求下滑百分之4,但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電力需求反而大幅成長百分之6,是2010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增幅。
然而,包括高溫熱浪與極端寒流等異常氣候,讓有的國家用電陸續創了新高,像是今年8月中國出現60年來最嚴重熱浪,超過240個城市氣溫超過40度,而受乾旱影響水電量下滑,水力發電占比達八成的四川省,不但面臨極端高溫,用電創新高,又面臨最低降雨量,因此在今年8月緊急發布工業限電令。
同樣在今年,美國加州9月6日創下1998年後歷史新高尖峰負載,加州電網調度中心發布警報,啟動緊急計畫,在半小時內讓民眾共同減少用電百分之4,才避免了限電。
為什麼會有能源危機,主要在於供給與需求失去了平衡。
後疫情時代全球整體能源需求的快速反彈,造成煤炭和天然氣的供應鏈緊張,在這段化石燃料供給緊澀的期間,歐洲的風力發電大國像是英國、西班牙與德國,在2021年都曾因為風力發電量減少,造成電力供需緊張,電力價格因此飆升。而水電大國挪威,水力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百分之93,也同樣因為水庫蓄水量不足,導致水電量下滑,在去年10月同樣出現電力供需危機。所以極端氣候的出現,同時影響了電力的需求及供應,尤其是水力發電。
各國為了滿足用電需求,只能仰賴傳統的化石能源,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全球2021年燃煤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較前一年成長了百分之9,這也影響了國際間減碳的成果。
當供給與需求失衡,接下來的,就是價格的失衡。而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讓這個失衡的天平,更加的傾斜。
先來看煤炭:
2020年9月出現近年新低點每噸47美元,但中國政府自9月起禁止進口澳洲煤,並積極搶購其他國家的煤炭,去年煤價開始快速飆漲,最高曾突破每噸250美元;而產煤大國印尼,為了保障國內供煤,在今年1月暫時禁止煤炭出口,進一步推升了煤價。
2月俄烏戰爭之後,許多國家減少進口俄羅斯煤炭,國際燃煤現貨價格從戰前每噸250美元,一舉突破400美元大關,加上亞太地區主要產煤國印尼與澳洲,因疫情造成勞動力短缺,煤礦及內陸運輸等設施受豪雨洪水侵襲,導致出口供給量不如預期,燃煤價格最高每噸曾超過450美元,大概是2022年初每噸150美元的三倍,2020年9月低點每噸50美元的九倍。
再來看天然氣:
2020年4月,每百萬Btu價格是1.825美元,來到史上最低;2021年初日本及歐洲遭遇低溫寒流,氣價大漲到32.5美元,將近18倍。隨著俄烏戰爭爆發,今年3月7日創下84.76美元的新高,是2020年低點的46倍。
6月初因美國德州的一座天然氣液化廠受火災影響,暫時停止液化天然氣出口,再加上俄羅斯於今年內多次減量停供歐洲天然氣情況下,國際天然氣價格又大幅反彈,天然氣價格在短期內波動的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而燃料價格大漲,影響最大的是電價。
美國各州電價上漲百分之16到百分之35,日本電價上漲將近四成,歐洲包含德國、法國的批發電價也都漲破記錄,去年到現在,歐盟累計上漲百分之45。
一般而言,歐洲用電高峰是落在冬季的11月至2月間,為了緩解能源價格飆漲,歐盟委員會在9月30日通過了三項緊急市場干預措施:
(1) 減少用電:針對電價昂貴的用電尖峰時段,制定降低百分之5用電量的強制性目標,並在2023年3月31日前,將總體用電需求減少至少10%。如此一來,預計可以減少百分之4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用量。
(2) 措施二,針對再生能源、核能和褐煤等發電成本較低的發電來源,設置收入上限,大概每度5.6塊新台幣,估計可以創造約1,170億歐元的公共收入。
(3) 第三個措施,要求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企業捐出百分之33的超額利潤作為臨時性的所謂「團結貢獻」,估計可以創造約250億歐元的公共收入。
另外還有一些措施仍在研議中,包含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進行電力市場改革,甚至還有將電力公司重新收歸國有的討論。
由於能源高價對民眾與企業帶來嚴重負擔,各國政府紛紛透過補貼或限制天然氣與電力價格上限等方式,緩解通膨壓力,但仍是杯水車薪。
各國的國營電力公司,一方面要穩定供電,一方面要照顧民生,另一方面又受限於電價管制,回收成本與民營電力公司相比,更加困難,許多大型電力公司陸續出現財務危機,外界認為可能影響電業的燃料採購與重大投資計畫,進一步影響未來的供電穩定。
面臨眼前的燃料及能源危機,電價適度反映成本是當務之急。最後一部分想跟大家分享,法國跟韓國政府的做法。
法國政府為了保障家庭與小型商業用戶,從2021年第四季開始實施電價盾牌制度,也就是管制電價調漲的上限,設定在百分之4,同時也凍漲天然氣價格,如此一來成功抑制法國通膨,根據歐盟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法國在歐盟體系中是抑制通膨的優等生。
今年9月14日,法國政府宣布延長電價盾牌制度,明年電價管制上限調升為百分之15,預估法國政府將因此吸收相關成本達50億歐元。根據法國政府計算,如果沒有繼續實施,明年電價漲幅至少會達到百分之120。法國總理表示,政府採取強力措施以保障人民,但是這些花費皆來自於國家財政支出,需要公開透明的讓人民充分了解。
國營的法國電力集團EDF,2022年上半年虧損53億歐元,大約是1,600億台幣,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受核能發電量減少,高價外購電力衝擊,以及吸收管制電價上限所造成的成本價差,EDF國內售電量有一半都是管制電價費率,由此可知其承擔多少責任義務。
此外,該公司估計今年核電發電量是30年來最低,核電占比從過去平均百分之70,到今年6月中降到百分之59,迫使原本是電力出口國的法國,反而需要從鄰國進口電力。
法國政府除了分階段讓電力公司調漲電價之外,也同意調高部分賣給國內的核電管制價格。另外,法國政府原本已經持有該集團百分之84的股份,今年將出資97億歐元將其完全國有化,希望藉此能夠因應能源危機,以及提升國內能源安全。
韓國政府呢,考量民生及通膨壓力,過去多次凍結管制電價,只有在2021第四季及今年第三季同意讓國營韓國電力公司調漲。但即使調漲,仍受限於燃料調整成本上限,只能小幅上漲,儘管韓國政府已經在今年第三季調高上限,由每度3韓元提高到每度5韓元,仍無法足額反映國際燃料價格,等同於多賣一度電多虧一度電。
在韓國政府同意下,韓國電力公司在今年9月30日正式宣布第四季電價調整計畫,以進一步反映成本,除原定10月調漲的基本燃料成本每度4.9韓元外,住宅、商業、教育、農業、路燈等用戶將額外調漲每度2.5韓元,等於每月電價將增加每度7.4韓元。工業和一般大用戶的電價調漲幅度更高,將額外調漲每度7至11.7韓元。
韓電去年虧損5.8兆韓元,但今年第二季就虧損6.5兆韓元,上半年總共虧損了14.3兆韓元,韓電預估今年的可能虧損上看27兆韓元(約6,000億台幣)。
俄烏戰爭導致全球面臨前所未見的能源變局,各國政府陸續端出多項解決方案,除照顧民生之外,還需協助電力公司度過難關。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觀察到政府協助電力公司五大作法:
(1) 調漲電價:保留管制電價制度之國家,像是前面分享的法國及韓國,為了兼顧民生物價穩定與電業財務穩健,也漸進調漲電價,希望部分反映電業合理供電成本。
(2) 直接補貼:西班牙與葡萄牙政府透過補貼火力發電公司的燃料成本價差,降低批發電價。
(3) 增資:德國與日本政府直接或間接認購電業新發行的股份或債券,協助電業維持財務穩健。
(4) 資產重組:包含土地價值重估、出售房地產與股權等,以能降低債務。
(5) 提升信貸額度,像是瑞典、芬蘭、瑞士與德國等國皆都有類似作法,以緩解財務短期壓力。
戰爭不只有帶來價格衝擊而已,更讓全球能源安全問題浮上檯面。我們會再整理國際間對於能源供應安全的做法,與各位聽眾分享,請各位繼續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