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國政府陸續宣示淨零目標,並加速落實減碳作為,不過,其頻繁提及的「淨零排放」、「淨零碳排」、「碳中和」或「碳交易」等術語,是否常令您混淆不清呢?本集將從碳管制的源起、目標、相關詞彙及應用工具,循序漸進闡明其核心意涵,帶您一次認識「減碳淨零」的關鍵代表字。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
今年4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在《氣候變遷的減緩》報告中,指出2010年至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過去任何十年。為了設法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各國政府紛紛發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落實碳中和」、「建立碳交易市場」等宣言,「減碳、淨零」一躍成為年度熱門關鍵字。不過,您是不是常搞混這些耳熟能詳卻又相似的名詞呢?以下的解說將帶您快速釐清箇中概念。
在開始名詞解釋前,大家一定要先知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這是為了防止氣候受到人類活動干擾,目前由197個締約方共同締結的公約,每年締約國會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簡稱COP),達成各國溫室氣體減量的共識。當前許多減碳的概念與機制,都源自該會議決議或簽訂的條約,例如著名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
所謂的溫室氣體包含天然或人為的氣體,它們會吸收熱能而產生溫室效應。故《京都議定書》將多由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包含氧化亞氮(N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納入排量管制。其中又因人為排放以二氧化碳佔最大宗,因此往往各國在設立減排目標時,皆以削減溫室氣體及二氧化碳為主要目標。「淨零排放」的管控對象是溫室氣體,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和清除量達到一個平衡點,例如台灣於今年3月公布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而常見如「淨零碳排」、「碳中和」和「負碳排」,則是主要針對二氧化碳的減排行動。「淨零碳排」與「淨零排放」的原理相同,其差異僅在於「淨零碳排」專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移除量相互抵銷,此概念亦常被稱為「碳中和」。而更積極的減碳做法,則是讓二氧化碳的清除量超過排放量,形成所謂的「負碳排」。
同時為了讓減碳的作為更具體化,須先界定碳排放的權利,也就是「碳權」。由於各產業排碳需求不一,碳排量低的業者會在「碳交易」市場,將多出的配額售予碳排量高的業者,這種交易機制是現階段公認最有效的碳管制工具。除了用金錢換取碳權外,另一種透過增加碳排放成本來達到減少生產的模式,是依照碳排放量來課徵的「碳稅」和「碳費」,前者係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其排放量徵收的環境稅;後者則是按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收取費用。
歐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組織–歐盟,計畫推出全球首項「碳關稅」計畫,預計將於2023年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初步規定進口至歐盟的鋼鐵、鋁、水泥、化肥和電力等碳密集型商品,應申報貨物的碳排量,並自2026年起須購買CBAM憑證以呈現碳排量,如若已在商品生產國繳納碳稅者,則可部分免除該費用。歐盟希望藉此消彌「碳洩漏」的現象,防止高碳排產業為規避法規,而外移至規範較寬鬆的國家,也期許CBAM能引起他國效仿課徵碳稅的做法,有效降低全球碳排。
聽完以上說明後,大家對「減碳、淨零」時代下一定要懂的關鍵字,是不是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了呢?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
今年4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在《氣候變遷的減緩》報告中,指出2010年至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過去任何十年。為了設法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各國政府紛紛發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落實碳中和」、「建立碳交易市場」等宣言,「減碳、淨零」一躍成為年度熱門關鍵字。不過,您是不是常搞混這些耳熟能詳卻又相似的名詞呢?以下的解說將帶您快速釐清箇中概念。
在開始名詞解釋前,大家一定要先知道「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這是為了防止氣候受到人類活動干擾,目前由197個締約方共同締結的公約,每年締約國會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簡稱COP),達成各國溫室氣體減量的共識。當前許多減碳的概念與機制,都源自該會議決議或簽訂的條約,例如著名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
所謂的溫室氣體包含天然或人為的氣體,它們會吸收熱能而產生溫室效應。故《京都議定書》將多由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包含氧化亞氮(N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全氟碳化物(PFCs)、氫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納入排量管制。其中又因人為排放以二氧化碳佔最大宗,因此往往各國在設立減排目標時,皆以削減溫室氣體及二氧化碳為主要目標。「淨零排放」的管控對象是溫室氣體,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和清除量達到一個平衡點,例如台灣於今年3月公布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而常見如「淨零碳排」、「碳中和」和「負碳排」,則是主要針對二氧化碳的減排行動。「淨零碳排」與「淨零排放」的原理相同,其差異僅在於「淨零碳排」專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移除量相互抵銷,此概念亦常被稱為「碳中和」。而更積極的減碳做法,則是讓二氧化碳的清除量超過排放量,形成所謂的「負碳排」。
同時為了讓減碳的作為更具體化,須先界定碳排放的權利,也就是「碳權」。由於各產業排碳需求不一,碳排量低的業者會在「碳交易」市場,將多出的配額售予碳排量高的業者,這種交易機制是現階段公認最有效的碳管制工具。除了用金錢換取碳權外,另一種透過增加碳排放成本來達到減少生產的模式,是依照碳排放量來課徵的「碳稅」和「碳費」,前者係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其排放量徵收的環境稅;後者則是按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收取費用。
歐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組織–歐盟,計畫推出全球首項「碳關稅」計畫,預計將於2023年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初步規定進口至歐盟的鋼鐵、鋁、水泥、化肥和電力等碳密集型商品,應申報貨物的碳排量,並自2026年起須購買CBAM憑證以呈現碳排量,如若已在商品生產國繳納碳稅者,則可部分免除該費用。歐盟希望藉此消彌「碳洩漏」的現象,防止高碳排產業為規避法規,而外移至規範較寬鬆的國家,也期許CBAM能引起他國效仿課徵碳稅的做法,有效降低全球碳排。
聽完以上說明後,大家對「減碳、淨零」時代下一定要懂的關鍵字,是不是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了呢?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