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Logo

:::
分分秒秒都在努力 只為儘速復電.png
點擊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點擊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各位朋友大家好,近年來因日益加劇的全球暖化現象,直接影響全球氣候系統的轉變,隨著全球每次升溫加劇,極端氣候事件所帶來的災害損失也不斷加大。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最大威脅,於是追求淨零排放,也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的共同顯學。本期節目將與大家分享電力部門是淨零排放的領頭羊,是以台電長期關注並掌握其發展趨勢與脈動,全球淨零排放可分為聯合國倡導的2015年巴黎協定、美國2021年重返全球氣候領導地位以及第26屆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峰會等三大里程碑,但淨零排放這條長路充滿變數並不好走,在短期即遇到新冠疫情、能源供需情勢劇烈變化以及俄烏戰爭帶來的糧食、物價、供應鏈及能源全面衝擊,此外,淨零排放存在整體觀念、電力能源及技術應用等三大誤區,在在說明淨零排放需要有長期的目標、合理的路徑、可驗證的期程與成果,透過持續的投入資源與努力方可達成,最後說明台電已鳴槍起跑,邁開關鍵的一步。
電力部門是淨零排放的領頭羊
各位朋友大家好,近年來因日益加劇的全球暖化現象,直接影響全球氣候系統的轉變,隨著全球每次升溫加劇,極端氣候事件所帶來的災害損失也不斷加大。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最大威脅,於是追求淨零排放,也成了各國政府與企業的共同顯學,但是大家一定很好奇台電是一家電力企業,跟淨零排放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關注它呢?
第一、 淨零排放下電力部門是關鍵
為了達到淨零排放,勢必會積極發展綠電,並讓碳排量大的傳統能源例如煤、油、氣盡可能地減少,也就是要做到「再生能源極大化、化石燃料極小化」,因此電力部分將扮演關鍵的角色。
第二、電氣化的發展將率先影響電力部門
淨零排放影響的產業範圍既深且廣,主要受影響的五大產業包含能源、交通、工業、建築、農業與土地利用,加上淨零排放為了減少碳排放,勢必就需要使用電力取代化石燃料作為主要能源,讓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將運輸和供暖系統電氣化,因此淨零排放對電力部門的影響,不可不慎。
第三、電力部門是國家淨零排放的領頭羊
主要國家在設定淨零排放目標的時候,皆強調電力產業為領頭羊、急先鋒,必須比其他產業更早達到淨零排放,例如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表示將在2035年電力部門達成淨零排放,並在2050年達成全國淨零排放的目標。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要求電力產業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這也比2060年的國家目標提早了10年,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因此台電必須超前部署、預作準備。
所以台電公司從2021年初開始,開設了國營企業第一個podcast,專門報導國際上電力產業的重要時事,目前已經製作了72期,關於淨零排放的部分為18篇,佔1/4,也是報導最多的主題。
全球淨零排放的3大里程碑
接著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台電掌握的全球淨零排放趨勢,透過三大里程碑向各位說明:
第一個里程碑是聯合國所做的努力
2015年12月12日,全球195個締約國於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通過的「巴黎協定」,該協議締約方未來將致力推動減碳政策,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2度,並訂定更具雄心的攝氏1.5度目標。主要內容包括所有締約國須提出國家自主減排貢獻(NDC)的承諾,並且每五年將檢討各國對減排的貢獻;並透過提供氣候融資,協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
因此目前來說,為了順利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由於時程還很長,各國都將2030年訂為重要的檢核點,先看看2030年能做到什麼程度,再評估距離2050年落差還有多少,才能盡快修正。
接著,聯合國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8年10月8日出具報告,表示若按照目前的暖化速度,最快2030年氣溫增幅就會突破1.5度C;若要使均溫回到1.5°C以內,全球的碳排放量必須要在2050年歸零,引起了各界的重視。
就在聯合國多方奔走之下,出現了好消息-全球碳排放第一的中國終於在2020年聯合國大會上宣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連帶催生日本以及南韓兩個排碳大國也相繼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這對於全球追求淨零排放的努力上就像打了一劑強心針,振奮人心。
第二個里程碑是美國重返全球氣候領導地位
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始終認為氣候變遷是人為製造的「騙局」,因此退出了巴黎協定,並受到各界的抨擊。為了讓美國重新成為世界潔淨能源的領航者,拜登於2021年1月20日上任後,將氣候變遷政策列為他的首要任務之一,希望能與全球接軌,推動潔淨能源的轉型。這有助於翻轉美國過去在氣候變遷行動上開倒車的情況。因此拜登提出了以下幾項潔淨能源政策:
第一、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和主要排放國一同執行減排承諾
第二、嚴格管制化石燃料生產及使用,並禁止在公共土地與水域地區開發油氣
第三、美國2035年實現電力部門無碳排
第四、會利用聯邦政府的採購能力產生領頭羊效應
第五、會以永續成長為目標重建基礎設施
並在2021年4月22日,第52個世界地球日,隨即登高一呼發起了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與40國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商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這場峰會主要重點在於:
第一個是各國對減排的承諾
美國總統拜登希望積極的改變川普政權過往面對氣候議題的消極態度,也希望藉此激發各國提出更具決心的減碳承諾。因此,拜登除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外,更承諾美國2030年碳排放量較2005年由減少百分之32,進一步調整為減少百分之50至52之間。而在這次氣候峰會參與的國家當中,除了美國以外,還有波蘭、日本及加拿大提出更積極的減排目標:
波蘭是歐盟唯一在2019年沒有與其他國家一起宣誓,要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的會員國。這次強調要讓燃煤發電比重在2040年從現在的百分之70降至百分之11。而日本位居全球第五大排放國,將2030年減碳目標,從原本的減少百分之26,大幅提高到減少百分之50。另外加拿大也承諾在2030年之前,做到碳排放比2005年水準再減少百分之40至45之間,高於先前設定的百分之30。
第二個是財務問題是主要分歧點
當已開發國家傾向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年度排放量時,中國、印度與巴西等其他開發中國家,堅持認為已開發國家應該要為開發中國家能源轉型提供更多的資金。
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表示,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所作的貢獻,呼籲已開發國家應該為發展中國家在低碳轉型過程中提供協助。
第三個是技術投資非常重要但也很燒錢
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雖然必須耗費巨資,但它卻是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要素。尤其要在綠色低碳領域取得顛覆性的重大技術突破,這已儼然形成了全球共識,但這些顛覆性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依靠自主創新。而其中「氫能」由於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因此已經被各國視為達成淨零排放最關鍵的一哩路。不僅各國已積極發展氫能儲存與運輸、氫能車、氫燃料電池,並建置必要的基礎設施,火力電廠也可透過燃煤及燃氣機組與氫及氨的混燒,降低傳統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對於轉向清潔能源有所助益。
雖然這場領導人氣候峰會辦的風光熱鬧,然而結果卻不如外界預期,因為氣候變遷的威脅,速度與強度仍舊不斷地與日俱增。
所以,2021年10月31日在格拉斯格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成為了各國最後的希望。
因此第三個里程碑便是聯合國重新凝聚大家的共識-COP26
COP26是2015年巴黎協定後,第一個檢討各國5年自主減排貢獻的氣候峰會,也是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後的首次締約方會議,因此重要性被各界認為是歷屆會議之最。這次COP26達成的重要協議包含:
第一、淘汰煤炭
共40 多個國家承諾,將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並停止興建或投資燃煤電廠。當中有 23 個首次參與承諾的國家,包括波蘭、越南等。該協議促使COP26主席Alok Sharma宣布「煤炭的終結即將到來」。
簽署方承諾停止對國內外新燃煤電廠的投資,較大經濟體在 2030 年起逐步淘汰燃煤發電,貧窮國家則在 2040 年起履行承諾。但可惜的是,該協議未能獲得中國、印度與美國等其他煤炭消費大國的支持。整體看來,燃煤電廠的發展有兩個態勢:一方面各國將不會興建新的電廠;另一方面則是會逐步淘汰現有電廠,這個趨勢值得大家關注與留意。
第二、減少甲烷排放
這項承諾由美國和歐盟發起,全球約三分之二的經濟體,共計100多個國家同意簽署,將在2030年前把甲烷的排放量減少到比2020年水準低百分之30。但中國、俄羅斯、印度等排放大國卻不簽署,澳洲甚至明確表態不支持該協議。
甲烷排放僅次於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氣候變遷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主要來自於天然氣的開採。其中天然氣雖被多國視為達到淨零排放的過渡能源,但實際上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各國皆爭相發展,因此若要落實減少甲烷排放,將對未來天然氣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第三、森林保育
COP26有超過百位國家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終結並逆轉森林的砍伐。包含巴西、印尼和剛果等熱帶雨林大國,據稱簽署國加起來涵蓋了全球百分之85的森林面積,也承諾投入140 億英鎊的公共和私人資金推動森林保育。
第四、為開發中及落後國家籌措資金
從2015年「巴黎協定」開始,就有已開發國家必須兌現每年籌集至少1,000億美元的承諾,但至今遲遲未兌現,最主要的影響便是帶頭的美國,尤其川普執政時不僅認為美國要負擔大部分費用很不公平,且悍然退出巴黎協定是主要原因。
如今的正面發展是,美國已經通過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加上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國加碼承諾提供資金,未來或許有望達成目標。
第五、敲定巴黎協定規則手冊
什麼是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呢?也就是實施巴黎協定所需的規則。雖然在2018 年COP24 完成並通過大部分規則,然而卻遺漏了一些細項,尤其是巴黎協定第6條-全球碳交易市場的執行機制與方式。
COP26之前,雨林大國巴西一直堅持需要允許對減排量「重複計算」,就是出售國賣出碳權、以及購買國取得碳權,都算入減排量,這樣將會高估各國實際的減排量。不過這次COP26巴西立場已經軟化。根據協議,碳權出售國將決定是否讓出減排額度給購買國,或是計入自己的氣候目標之中。如果決定售出,則賣方國將增加一個排放單位,買方國則扣除一個排放單位,就像銀行轉帳一樣,如此確保買賣之間的減排量只計算一次。
第六、中國與美國全球兩大經濟體共同發表了「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
此舉被外界認為是美中雙方暫時放下彼此的緊張關係,在氣候議題上達成共識的重要一步。兩國皆同意針對氣候問題採取行動,以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度以內。值得注意的是,兩國的電力部門都設定提早5至15年達成碳達峰或淨零排放,這顯示雙方都同意電力部門是達成淨零排放的火車頭、急先鋒產業。
這場COP26 雖然被外界認為仍有許多美中不足之處。但至少仍是重要的一步,總比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就離開來得好。
這條路一點都不好走必有波折
然而在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這條路,因為時程很長,因此不確定性很高,未來前方勢必充滿著波折,等待著我們去克服。事實上,波折在短期內已經出現了,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2020年全球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因為各國的封城措施,使得碳排放量順利下降,讓大家有淨零排放可以很輕易達成的錯覺,因此各國都老神在在,然而2021年第三季開始,全球隨著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帶動能源需求增加,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導致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效率降低,推動傳統能源的需求提高,碳排放量又因此驟增,這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淨零排放的追求是一條崎嶇難走,卻又不能回頭的道路。
接著遇到年底的冬季尖峰,供暖及用電持續增加,推升能源成本再往上攀升。最後就是今年年初俄烏戰爭的爆發,吹皺了一池春水,點燃了能源危機的引信,使得全球能源價格狂飆,供需更顯混亂,甚至已經造成了停滯性通膨等問題。
俄烏戰爭所造成的影響已經遍及多方領域,不僅糧食、物價、供應鏈、燃料,甚至各國追求淨零排放的目標以及能源轉型的政策都受到干擾。全球各國相關的能源轉型政策有哪些轉變呢,我們接下來用四點與大家說明:
第一、天然氣供應多元化:
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甚深,進口占比將近百分之40。從近期層面來看,為了將天然氣供應多元化,歐盟正與挪威、阿爾及利亞與亞塞拜然的天然氣供應商進行商談,盼能增加供應量到歐陸;而美國、卡達與澳洲的液化天然氣也被歐盟所看重。
而長期方面,歐盟公布了「RE Power EU」計畫,除了加快再生能源的投資,並在供暖和發電中尋找天然氣的替代能源,要求在2030年前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在今年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量減少三分之二。這一計畫將使得歐盟能源轉型的時間表大幅提前。
第二、核能重新受到重視:
有許多歐洲國家正在考慮延長核能的使用,來增加能源供給的獨立性,保障能源的供應,像是比利時政府宣布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十年,主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攀升,打亂了能源供給。
而長期方面,部分國家也繼續啟用新建的核電廠。芬蘭正式啟用了歐基洛托核電廠三號機組,是歐洲15年來首座新啟用的核電機組,此舉將減少芬蘭對俄國能源的進口需求。
此外,南韓新任總統尹錫悅也主張核電發展,利用核能發電來減少碳排放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第三、延長煤電退役期限:
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是整個歐洲的難題。
義大利表示可能會重新開放一些關閉的燃煤電廠,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彌補迫在眉睫的能源供應缺口。其他像是波蘭、法國和西班牙也提出了類似的政策。
而中國也表示,未來將努力增加煤炭產能,並加速建設儲備設施。
第四、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除了德國將計畫加速風力和太陽能基礎設施的擴張,將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供電目標,從原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實現以外;英國也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能源價格持續高漲,英國將制定新的國家能源戰略,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碳氫化合物,並計劃大幅提高離岸風電的目標,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根據觀察,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之下,全球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為了穩定供電並能讓民眾合理負擔,淨零排放的重要性是否依舊是第一順位,受到強大的挑戰。這也將對全球追求淨零排放的時程表造成一定的阻礙。
淨零排放的3大誤區
另外,在實現淨零排放的漫漫長路上,還有一些更需要注意的根本元素,也就是「觀念」,錯誤的觀念,我們稱為誤區,有可能會使得我們追求淨零排放所付出的努力效果事倍功半。
以下我們就常見的誤區分為整體觀念、電力能源、技術應用三大層面與大家分享:
第一類誤區是整體觀念層面:
誤區1:淨零排放只是一個環保議題,靠國家出手改善環境便足夠,跟一般人沒有關係。
然而事實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未來將為全球帶來全面性的變化:從日常生活、交通運輸、就業環境,到產業發展,再到全球化與國際關係,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它是與每個人的未來都有密切關係的,如能越早意識到淨零排放的重要性,就能越早在這場變革中調適並搶得先機。
誤區2:已開發國家不需要為開發中國家的減碳提供幫助。
相較於富裕的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在實現減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方面必須解決本國的經濟、環境、就業等主要問題,另一方面還需要兼顧全球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
如果沒有相關先進技術和資金的支援,開發中國家將難以避免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來維持經濟社會的發展,隨之而來的高碳排將是必然的結果。因此在COP26會議上,也再次達成共識,敦促富裕國家最遲在2025年前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以協助因應氣候變遷問題。
誤區3:大力推進淨零排放將阻礙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從聯合國的永續目標可得知,維持良好的生存環境是人類最大共識,產業勢必要與淨零排放結合,這已為產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然努力實現淨零排放的確會影響到部分高碳排產業的利益,但這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戰略,短期雖然會有一定的陣痛期,但長期而言,仍將有助於產業深度轉型,促進升級,加速綠色創新。
第二類是電力能源層面:
誤區1:脫煤並不代表燃煤電廠將完全退出。
雖然實現淨零排放要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但對於部分國家而言,這並不意味著必須關閉全部的煤電機組。因為再生能源本身有間歇性、波動性及時間性,仍需要以能夠快速起停的機組來滿足穩定供電的需求。
因此煤電的定位需要轉變,配合靈活的電源調度,協助削峰填谷,搭配氫氨混燒、以及CCUS負碳排等技術,來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但是這些技術都還在發展中,仍有待觀察。
誤區2:電力淨零排放只要電源端全面採用清潔能源就可以了。
風力、太陽能、氫能與氨能等清潔能源發電,只是實現電力淨零排放的前提,除此之外,還需建立能夠適應大規模再生能源併網的電網,並且還要儲能技術等輔助服務的搭配,讓發出的電能夠安全的輸送出去。所以電源與電網同等重要,均需兼顧。
誤區3:電力淨零排放只要電源與電網的配合就可以了。
要實現電力淨零排放,除了電源與電網雙管齊下以外,還需要加強電力市場的建設,透過電力市場化改革提昇運轉和投資效率,保證電力系統安全和電網的可靠度。同時,在消費端也必須引導用戶養成綠色用電的習慣,推動綠色生活和節能風氣的形成,最後才能算是完整的電力淨零排放。所以供給端與需求端均需努力。
第三類是技術應用層面:
誤區1:有了負碳排技術就能實現淨零排放,產業不需要節能減碳。
也許有人會覺得只要大力發展碳匯、CCUS等技術,那麼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就不需要節能減碳。當然這些技術的確能夠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其實它們抵消碳排放的能力有限,要實現淨零排放還是要依靠各行業自身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所以除了對於碳的產生要有效管理外,更要重視源頭的控管。
誤區2:從事淨零排放技術研發的企業都具有發展前景。
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充滿挑戰,並非所有從事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都能存活下來。企業經營必須考量成本控制並探索成功的商業模式此外,企業還需要對商業模式持續進行探索,在過程中不斷接收市場的回饋並及時做出改變,並位居領先者優勢並持續維持,否則會被市場淘汰。
誤區3:未來電動車普及化就能對淨零排放有幫助。
大家希望在未來,電動車及燃料電池的技術與成本可以降到普及化的程度,使人們能夠更便利地使用電動車。但是電動車的電能如果不是來自綠色能源的情況下,即使完全取代燃油車,仍不能解決淨零排放問題,必須要先改變能源結構,提高綠能占比,電動車有足夠的清潔能源可用,才有可能做到淨零排放。
綜合以上報導,雖然淨零排放是當紅議題,但是我們對淨零排放還在摸索的過程當中,未來隨著各國政策、產業發展逐漸形成,各類正反資訊的交集下,有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誤解與迷思,進而導致錯誤的策略或作為,必須謹慎應對。
追求淨零排放 台電已鳴槍起跑
近年來永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的施政重點與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上,電力產業可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因為電力產業能塑造永續能源的未來,而「潔淨、循環再生、和負擔得起的能源」對於經濟成長、社會公平和應對氣候變遷等方面至關重要。
電力產業的永續發展,從綠能轉型、創新科技應用到數位轉型,並導入循環思維,強化面對風險時的韌性,並以更為長期宏觀的觀點追求永續發展,這是全世界電力部門所共同面對的議題,也是現今國際的潮流。
台電已經提前部署,在2022年3月30號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正式加入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的隊伍中,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仍須以前瞻且務實可行的方式,滾動檢討淨零路徑,並與國際接軌,以符合未來發展需求,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的契機。
以上是我們這次的報導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

台灣電力APP_24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