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全球各國也開始調整短期的能源供應體系,以達穩定供應,並同時改變中長期的能源轉型政策。因此本輯主要與大家分享全球各國與電力相關的能源政策有哪些轉變。
詳細內容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在衝突持續之下,石油禁運或減運成了制裁的武器,推升了化石燃料價格的飆漲,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逼近每桶140美元;加上原物料及糧食供需失衡、價格維持高檔,停滯性通膨的擔憂迫在眉睫。
我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俄烏戰爭迫使處於地緣政治關鍵的德國,憂心能源危機,提早布局、快速反應,全面檢討能源政策,而這也對世界各國起了示範作用,使得歐洲甚至全球各國開始調整短期的能源供應體系,以達穩定供應,並同時改變中長期的能源轉型政策。我們接下來用四點與大家說明,全球各國與電力相關的能源政策有哪些轉變呢:
第一、天然氣供應多元化:
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甚深,進口占比將近百分之40。從近期層面來看,為了將天然氣供應多元化,歐盟正與挪威、阿爾及利亞與亞塞拜然的天然氣供應商進行商談,盼能增加供應量到歐陸;而美國、卡達與澳洲的液化天然氣也被歐盟所看重。
無獨有偶地,位處亞洲的南韓,天然氣也同樣高度依賴進口,一旦天然氣供需失衡,那麼將很難不調高已連續凍結長達19個月的天然氣價格,甚至還可能帶動南韓電價的上漲。
目前德國以及南韓已計畫擴大與卡達的能源合作,做為天然氣進口的多元替代方案。
而長期方面,歐盟公布了「RE Power EU」計畫,除了加快再生能源的投資,並在供暖和發電中尋找天然氣的替代能源,要求在2030年前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在今年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量減少三分之二。這一計畫將使得歐盟能源轉型的時間表大幅提前。
第二、核能重新受到重視:
從近期層面來看,目前除了德國考慮延後廢核時程外,還有許多歐洲國家正在考慮延長核能的使用,來增加能源供給的獨立性,保障能源的供應,像是比利時政府宣布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十年,主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攀升,打亂了能源供給。
而長期層面,部分國家也繼續啟用新建的核電廠。芬蘭正式啟用了歐基洛托核電廠三號機組,歐基洛托核電廠三號機是芬蘭40年來首座啟用的核電廠機組,也是歐洲15年來首座新啟用的核電機組,此舉將減少芬蘭對俄國能源的進口需求。
此外,南韓新任總統尹錫悅也主張核電發展,希望可以通過恢復新韓蔚3、4號機組的建設、和運轉中的核電廠的持續運轉,將核能作為基載電源的比例維持在百分之30,利用核能發電來減少碳排放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第三、延長煤電退役期限:
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是整個歐洲的難題。其中德國考慮採取應變措施,將燃煤發電的使用延長到2030年以後,然後在中期階段再尋求轉向再生能源。
而義大利則表示可能會重新開放一些關閉的燃煤電廠,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彌補迫在眉睫的能源供應缺口。其他像是波蘭、法國和西班牙也提出了類似的政策。
而中國國務院7日指出,當前能源需求快速增加,地緣政治衝突、全球能源供需變化都將影響到中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未來將努力增加煤炭產能,並加速建設儲備設施。
第四、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除了德國將計劃加速風力和太陽能基礎設施的擴張,將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供電目標,從原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實現以外;英國也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能源價格持續高漲,英國將制定新的國家能源戰略,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碳氫化合物,並計劃大幅提高離岸風電的目標,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而擁有歐洲最大的港口和許多大型工業的所在地的荷蘭,同時也是歐盟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荷蘭在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離岸風電的建設,希望加快腳步,到2030年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增加一倍,從原先計畫的10 GW往上增加10.7 GW,加速實現氣候目標並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綜合以上報導,我們可以發現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之下,全球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隨著能源的危機與通膨的隱憂步步進逼,影響了各國的能源政策。
各國未來在政治上也更難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為了穩定供電,能源政策重新思考核能與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淨零排放的重要性將不再是第一順位。這將對追求淨零排放的時程表造成一定的阻礙。
根據IEA的淨零排放路徑,淨零排放除了技術上的挑戰,應該繼續減少煤炭的使用並增加再生能源的成長,煤炭使用量應當在未來十年減少百分之50。
最後,雖然各國開始重新反思能源政策,但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相關具體的作法與政策實施仍在醞釀中,待未來情勢明朗後,我們將再進一步與大家分享。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
我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俄烏戰爭迫使處於地緣政治關鍵的德國,憂心能源危機,提早布局、快速反應,全面檢討能源政策,而這也對世界各國起了示範作用,使得歐洲甚至全球各國開始調整短期的能源供應體系,以達穩定供應,並同時改變中長期的能源轉型政策。我們接下來用四點與大家說明,全球各國與電力相關的能源政策有哪些轉變呢:
第一、天然氣供應多元化:
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甚深,進口占比將近百分之40。從近期層面來看,為了將天然氣供應多元化,歐盟正與挪威、阿爾及利亞與亞塞拜然的天然氣供應商進行商談,盼能增加供應量到歐陸;而美國、卡達與澳洲的液化天然氣也被歐盟所看重。
無獨有偶地,位處亞洲的南韓,天然氣也同樣高度依賴進口,一旦天然氣供需失衡,那麼將很難不調高已連續凍結長達19個月的天然氣價格,甚至還可能帶動南韓電價的上漲。
目前德國以及南韓已計畫擴大與卡達的能源合作,做為天然氣進口的多元替代方案。
而長期方面,歐盟公布了「RE Power EU」計畫,除了加快再生能源的投資,並在供暖和發電中尋找天然氣的替代能源,要求在2030年前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在今年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量減少三分之二。這一計畫將使得歐盟能源轉型的時間表大幅提前。
第二、核能重新受到重視:
從近期層面來看,目前除了德國考慮延後廢核時程外,還有許多歐洲國家正在考慮延長核能的使用,來增加能源供給的獨立性,保障能源的供應,像是比利時政府宣布將2025年廢除核能的計畫延後十年,主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攀升,打亂了能源供給。
而長期層面,部分國家也繼續啟用新建的核電廠。芬蘭正式啟用了歐基洛托核電廠三號機組,歐基洛托核電廠三號機是芬蘭40年來首座啟用的核電廠機組,也是歐洲15年來首座新啟用的核電機組,此舉將減少芬蘭對俄國能源的進口需求。
此外,南韓新任總統尹錫悅也主張核電發展,希望可以通過恢復新韓蔚3、4號機組的建設、和運轉中的核電廠的持續運轉,將核能作為基載電源的比例維持在百分之30,利用核能發電來減少碳排放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第三、延長煤電退役期限:
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是整個歐洲的難題。其中德國考慮採取應變措施,將燃煤發電的使用延長到2030年以後,然後在中期階段再尋求轉向再生能源。
而義大利則表示可能會重新開放一些關閉的燃煤電廠,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並彌補迫在眉睫的能源供應缺口。其他像是波蘭、法國和西班牙也提出了類似的政策。
而中國國務院7日指出,當前能源需求快速增加,地緣政治衝突、全球能源供需變化都將影響到中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未來將努力增加煤炭產能,並加速建設儲備設施。
第四、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除了德國將計劃加速風力和太陽能基礎設施的擴張,將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供電目標,從原定的2040年提前至2035年實現以外;英國也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能源價格持續高漲,英國將制定新的國家能源戰略,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碳氫化合物,並計劃大幅提高離岸風電的目標,以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而擁有歐洲最大的港口和許多大型工業的所在地的荷蘭,同時也是歐盟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荷蘭在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離岸風電的建設,希望加快腳步,到2030年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增加一倍,從原先計畫的10 GW往上增加10.7 GW,加速實現氣候目標並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綜合以上報導,我們可以發現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之下,全球能源危機正逐步擴大。隨著能源的危機與通膨的隱憂步步進逼,影響了各國的能源政策。
各國未來在政治上也更難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為了穩定供電,能源政策重新思考核能與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淨零排放的重要性將不再是第一順位。這將對追求淨零排放的時程表造成一定的阻礙。
根據IEA的淨零排放路徑,淨零排放除了技術上的挑戰,應該繼續減少煤炭的使用並增加再生能源的成長,煤炭使用量應當在未來十年減少百分之50。
最後,雖然各國開始重新反思能源政策,但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相關具體的作法與政策實施仍在醞釀中,待未來情勢明朗後,我們將再進一步與大家分享。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