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同心園地季刊第202期

40 專題故事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 聯合國發表了一個專欄題目,邀請各國學生投 稿,題目是:「請針對世界其他國家所發生的 糧食短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時間一 到,卻發現沒有任何學生來投稿,一問之下 才得知,非洲國家的學生表示不知道甚麼叫 「糧食」;歐洲國家的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短 缺」;亞洲國家的學生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 看法」;美國的學生則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 家」,導致各國學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筆。 這是一個略帶歧見的笑話,但同時卻也點出, 在這個世界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對彼此的不理 解,或是在嘗試理解前已悄悄在你心中發芽的 刻板印象,美國學生無法理解亞洲學生為何沒 有自己的看法,歐洲學生也不明白飢荒是什麼 樣的感覺。這樣的不理解,不僅僅存在於種族 間的文化差異、性別間的互不對等,而是存在 於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上至父母與小孩、上 司及下屬、商家與顧客,甚至是同輩間的好 友、親密無間的伴侶。再親近的兩個人,總還 是會在相處中讓你的腦袋有片刻升起「我真不 懂他到底在想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的 時候。 站在他人的角度設想這件事,總是談來容易, 實踐起來卻窒礙難行,只因「子非魚,安能知 思考 文/訓練所林口核能訓練中心 黃仲榆 換位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